top of page

〈超越彼此距離的那個力〉


8月份,颱風季,強颱蘇迪勒海陸預警的消息在全台散播的同時,位在聖關渡皇家藝術學院的地下美術館二樓,剛好是第8檔期的【超距力】也如期在5號開展,小編我則是在當週周末出席參觀。

原本9號禮拜日是預定開幕的時間,卻被前一夜來訪的風雨給攪亂了。從板橋到關渡的路上已看到許多橫死在街上的殘枝,回到學校前往地下美術館的道路也是預想中的滿目瘡痍,有個感觸是「每每看展時總得有一段坎坷路要走是嗎?」

贅語多了該回歸正題:話說位在地美館二樓的這展覽名稱我有些印象,而且貌似是不太好的記憶,超距力.......回想起當初高中自然科的學習,是慘痛的過去。我想若沒意外的話,“自然”基本上是大家以前最頭痛的科目,如今以這樣的主題辦展覽,我一開始以為是甚麼物理的力矩公式、電磁動力實驗、核能數據演算等等之類的科學形式展,但似乎我誤會了,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展。

為何有溫度呢?我想當觀眾從二樓的樓梯口直入展場自然會明白。首先,映入眼中幾個醒目的物件:沙發、小矮桌、低木櫃,牆上還裝飾幾幅家庭照,一副客廳的樣子,試圖勾起觀眾對家的想像,尤其在這個佳節後的隔天來看展,加上我個人近期重大事件,某些思緒影響下會好奇裡面的作品是否跟他們家人有關,但我仔細看到照片的內容後,我想,似乎沒那麼溫馨了。

他們八個人聚在一起竄改了每張原始照片中的人物,是一種幽默。

但對我來說看到愈是詼諧的畫面,笑笑的表面後面,往往我都感到也有些嚴肅,也許這樣講會很難解釋,對我而言有甚麼被拉扯著,總是猜想表層的更裡頭終將有一股需要被挖掘的情緒隱著.....總覺得照片裡當初背景的紀錄時間軸被打得很破碎,對照片的原有者們也許是一種褻瀆,但是新的面孔的置入,無疑的象徵了有著不同脈絡的生命體的存在被封印在每個小小框內,形成了另一條時間軸,也就是我們目前大學時期還在當同學時所相遇的這個時空中。這時間軸也許對某些人是無感的,畢竟也只是電腦的排列組合,團體階段只是個體成長中的某些經歷,但我不是這樣覺得,情感氾濫我想也是種過敏體質,目前個人與家人的狀態影響下,詼諧歡樂的視覺呈現總能讓情緒到一種多愁善感的狀態.......畢業後的我們還能這樣一起嗎?

抱歉情緒想像有點干擾,也不知道藝術家他們怎麼看的,我想相框內的意義還是保留各自思考的空間吧!

在二樓的展間我走走晃晃來回著,聯展的規劃有點類似一個家庭樣子,常常走道上的八個小房間,在家裡已是一種私密,而在劃出一個更私人的空間就是自己的位置,每個房間都可以看到每個主人自己的個性,與所關心重視的事物。

-------------------------------------------(命名方式僅透過筆者主觀,若有不當處請下方留言反映)-----------------------------

第一間:貓之使者 - 高安柏

佈滿照片的牆,說明了他愛好攝影,取材都是街上的模特貓,當他按下快門捕捉相遇的瞬間,他與那些貓的生命交會點,就被一一保留在相紙中,儘管可能只是滿足自己單純迷戀小動物的嗜好,如此大量的張貼還是頗具震撼力的。

空間裡還有三張平面畫作,兩件均以貓為主題的日常幻想3部曲。我較感興趣的是對立兩隻門神貓中間的大跳蚤,突兀的打破這房間的一致性,我反想到會不會作者其實照片裡的對象取材的,其實並不是貓...?抱持疑惑的我前往下一空間。

----------------------------------------------------------------------------------------------------------------------------------------------------

第二間:知覺行者 - 張平

作品乾淨俐落的斜立走道中間,我一看到牆邊入口的標語就乖乖地放下背包,爬進這個紙摺的白色小世界。莫約與地面20秒的貼近接觸,我到了空間尾端的盡頭,原本以為會有個小驚喜之類的卻是空的,有點小失望

有身體感與空間探索的作品在當代時常出現,用紙摺的方式形塑出一個大空間的手法比較少見,我還蠻佩服的作者,畢竟光是將這量體完成已是大工程了,有些可惜是聽作者說因颱風下雨受潮,紙張膨脹變形,原本可以貼背在牆壁上的走道已經消失了,不過這也意外讓展覽過程呈現多變無法完全掌握的有趣因素。

對這件有點印象是在造基課程中的評鑑,但這是展出的形式與完整度高出非常多,透過展燈照射下紙張纖維那些微穿透亮感的效果,搭配介入作品與觀者互動的過程我都很喜歡,只不過......我在這裡因應展覽記錄需求,來回爬了三趟,出來後真希望他地板有鋪塊軟墊....。

-----------------------------------------------------------------------------------------------------------------------------------------------------第三間:情慾詠者 - 黃湘宜

推開半透明的塑膠防塵布,穿上門口放置的室內拖鞋走進去,馬上被左手邊兩張畫作吸引,不,應該說視覺被影響到不去注意很難,因為它們會發光而且有點刺眼。除了這兩幅類似招牌的作品,還有一幅較大的平面作品,對面則是一個米色的沙發與小台桌,上頭有朵枯萎的玫瑰和一本精緻的小畫冊。

將平面作品說是招牌似乎帶有某種貶抑,但其實這個形容詞是從作者口中透漏的,作品當然也不是廣告招牌那麼簡單,內容的人物表情眼神動作嫵媚,加上那猥褻的忽明忽亮讓作品自己發散異彩。那LED燈閃閃爍爍的效果除了惱人之外卻相當有趣,這原本該是舒適安靜優雅的空間(沙發與全白的地板),被干擾卻造成一個反差。

帶著有關性的主題已經是藝術史上某種經過認證的作品形式,但幾乎都是以繪畫女性銅體之美為多數,在看到作者以女性身分的角色,創作一系列以男性搔首弄姿的情慾畫作,當視覺歡愉感取材於男性的同時,我思考到的可能是某種兩性在歷史地位中不平衡的翻轉,但說不定作者的初衷只是想抒發自己內心滿意的慾望,我也不要做太多詮釋了,可以與作者本人聊聊。

----------------------------------------------------------------------------------------------------------------------------------------------------

第四間:生之困者 - 劉書妤

這是一個寬敞的空間,偏暗的光線撒向牆面上的嬰兒們,中間的位置還有鋪張桌巾的大相簿,不用作品卡我也很明顯可以認出作者是誰,這作品的內容我先前也知道些概略,我想這是這個展覽禮讓我最有感觸的,僅僅是從一個名字的故事衍生出的作品,關乎我們的存在。

作品都是版畫的處理手法,牆上的嬰兒照都是願意協助她創作而提供的親朋好友,但經過移除個人資料的文字處理後,每個嬰兒其實都只是不屬於誰的生命,一種回歸到無的狀態。桌上的相本把人臉都去除了,作者說是把有權力影響自己人生的人物失去辨識的功能,我們表面看的除去了身分後,所有畫面都只是對某個生命存在後堡留下一點痕跡。

當現在我們擁有太多身分太雜亂了,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什麼的我看到這件作品真的很感動。

也許當我們一出生時就被一群人決定了命運。我們這些個別獨立也有思想的個體就這樣被一個“屬於自己的代名詞”給束縛著,一輩子吧我猜.....很多人是會這樣繼續叫做XXX活著....當作者與母親聊天才知道原來當初的自己不是現在這名字,有點像聽到令人感傷的事,似乎是感覺到那個原本屬於那名字的人已經消失,也許是某部分的自己,如果現在的她是那個消失名字的人,是否身旁的一切都是全全不同的?

現在的感覺是如果當初我們都不是被拘束在這名字裡,而是其他的選擇的話,我們的所有人生都會轉到另一個不同遭遇的時空吧!我也很疑惑這一類的問題,也許是已經是某種所謂“真實存在”的哲學思辨了,可能討論這些會沒什麼結果,但我們活著常常不也都是沒有意義的存在生命體而已嗎?也許當我相信某些宗教觀的命運或輪迴轉世後,才不會再去在意那麼多煩惱了,現在還是只能繼續折磨還可轉動的大腦了。

-----------------------------------------------------------------------------------------------------------------------------------------------------

第五間:退之隱者 - 周至柔

同樣都是平面作品為主的展間,這空間的氣氛相較其他展間較為冷峻,但看畫時候又有一種輕輕柔柔的感覺,也許這房間的溫度盛夏時是剛好的涼爽。

實在很不懂繪畫,我不是很會談在這區塊的某些專業,但看作品總還是會喜歡畫面處理的那些肌理質感,當作者以主觀的視野呈現出獨特的美感時,總覺得那種平淡風格是氣質所造成的,當知道作者是位個性沉靜的優雅女士時,我不意外。

這類視覺上很舒服的作品,直覺上我都覺得聽見斷斷續續的嘆息,當易開罐被三種不同的說法詮釋在畫面的時候,總是覺得莫名哀傷,也許內心有隱藏的人都可以越感受到這種氛圍,極力去撇清畫面帶來的感情漩渦時,一轉身的大件作品依然召喚你到那憂愁,不過到所有思緒最後終將能平靜,抑或者是我想太多了。

----------------------------------------------------------------------------------------------------------------------------------------------------第六間:苦惑思者 - 黃毓庭

當我看到她自嘲口吻的作品卡時,我想這整空間的作品們都還擁有一種還存在的自尊。我沒有問作者為何這樣描述自己的作品,一句驚人的文字讓我對作者有了新的認識,除了無庸置疑的自卑感外,她讓我有些訝異地展現出很有骨氣的一面,一邊批判自己一邊讓眾人所見,我覺得對她而言是蠻好的手法。

隱形文字,我最近也在研究類似手法的東西,我覺得尋找的過程很有意思,當我在那面只有一支雷射筆的牆上看到類似她情緒的蛛絲馬跡,突然手按住的按鈕一鬆甚麼都不見了,這也許也是她想過的閱讀途徑,只不過當我看到牆上多了一些隱形塗鴉(蠟筆小新或者YA!之類的),發現整個處理沒有控制到最好有點可惜。

-----------------------------------------------------------------------------------------------------------------------------------------------------

第七間:永純情者 - 吳思霈

很少女的房間,裡面的所有紀錄著285天他的思考與行為,總覺得整件作品歸結說是想從倒數開始,作者單純的青春少女狀態,卻又在牆上貼上一張帶著感性韻味、詩性的文字。講述時間的瞬,總覺得又是語氣帶有感傷的同時又包含一些希望的光芒,我內建的類似傷感開關又自動啟動了。

時間永逝的悲傷,少女企盼的情懷,失落感與期待撞擊的微弱火花,仍可以點燃觀眾的情緒,不過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瞬接著一瞬,最後終將是毀滅性的結局,但越是淒美的畫面,成為比瞬更長久的時間距離了,我想最後。

​​

明明知曉現實的醜惡面,仍可保持天真浪漫的感性方式用作品發言,除了驚人的情緒消化內斂,還要有一顆善良的少女心。

-----------------------------------------------------------------------------------------------------------------------------------------------------

第八間:艷之現者 - 陳宜安

左右兩邊的牆面是不同系列的作品,色彩主要都極為鮮豔,中間則是一塊花布,作品應該跟家鄉某些文化因素影響有關吧!該怎麼說這間呢.....除了“ 艷 ”字我想不到其他形容詞。

作者善於用攝影作品表現視覺張力,計算過的對比色營造閃閃亮亮的艷麗主角焦點,但卻不脫俗氣。除了這些也沒有其他更專業的說法來形容這些作品的艷了,但我總感覺主題又是有種陰鬱元素在作祟,只是被表徵的艷給壓抑下來了。

因作者不在場我看展只好憑感覺說一些主觀的見解。也許刻意讓背景黑白畫的處理手法是左牆的兩側作品的暗示,我想像紙中的女主角只能活在一個充滿虛偽卻華美的個人世界,無顧身旁其實已被黑暗包圍,進食的當下略顯寂寞的單人餐桌,我想別再做更憂愁的敘述了。

我開頭說的越是幽默的畫面我越覺得哀傷,到現在好像都是我個人問題,但右手牆面的女主角,我則想她是洋溢在彩色的人生中,始終卻趕不到快樂的人,眼前壟罩的是泳鏡的黑,她看過去的不是我們旁觀者那樣的繽紛,就像活在兩個世界,每個人的感受如此不同......我只覺得所謂的詼諧已經越來越沉重了。

-----------------------------------------------------------------------------------------------------------------------------------------------------

結語:

我蠻喜歡這個展覽除去每個人的作品差異不談之外,由入口客廳到直線走廊中的飯桌和點綴在牆面的照片,展覽的整體性由此演變成類似不同人組合成家人感覺,真的不是自然物理科學那個死冰冰冷酷酷的力。

八人聯展的超距力,我加上可以讓它們完整的文字,「超越彼此距離的那個力」,一起相處的感覺,我相信他們也有感受到某種人情溫度!有交心的相處之下,對彼此都是一種難以忘懷的羈絆吧!

(總覺得合作展結束後,一有放點感情進去的展覽都很喜歡了)


Exhibition Poto

Recent Posts
Follow U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