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靘彩不靘彩〉


展覽開幕的前幾日,筆者在爬梳網路文章時看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文章(文末附 上連結)。內容講述關於台語的隨便,「青菜」 (ts‘inʟ-ts‘ai`),所對應到的字詞, 而最後該文作者認為「 ts‘inʟ-ts‘ai`」一詞的本字應該是「靘彩」。在台語「隨便」 中,有種這樣也好,那樣也好得意涵在,而從兩個不同極端的字來看,「靘」與 「彩」可能是最合適的選擇。靘,國音ㄑㄧㄥˋ,台語白讀時念 ts‘inʟ ,青 黑色。彩,國音ㄘㄞˇ,台語念 ts‘ai`,指暗色及白色外各種亮麗的顏色。

「靘彩」兩個字義上分別包含了青黑與光鮮的顏色,合起來看成了台語的「隨便」。 標題上下的「靘彩不靘彩」前面「靘彩」表示青黑或是光鮮亮麗的顏色都好,囊 括了各種可能性,也是對於展覽標題〈靘域〉的「靘」字做回應。而後面的「不 靘彩」則表示展覽中作品並非隨隨便便,縱使在解讀上能有各種層面的個人投射, 但皆是創作者嘔心瀝血之作。

到會場拿起餐盤和紙杯吃個痛快,好像是小編到訪開幕的例行公事。而會場中也見到許多熟悉的面孔,討論著未來幾個檔期的展覽作品形式和方向。

一進會場除了展覽主視覺外第一個看到的便是藝術家張菀芹的作品。三張充滿著 律動感的平面抽象作品,藝術家以隨處可見的方型塑膠刷合成小型電動馬達,蘸上墨汁配合著轉動的頻率,讓刷子在平鋪地面的紙張上慢慢地形成藝術家要求的 畫面。其實這三件作品對於藝術家來說是相對輕鬆愉快,藉以平衡在學習過程中 的龐大創作壓力。看似以身體的關節作為圓心繪製產生具身體性的筆調,那律動 的頻率和某些俐落工整的線條卻又讓人聯想到尺規作圖。就個人而言,這種既繪畫性又機械的視覺感,在腦中交會出了像是生化人(Cyborg)般的圖像。

順著藝術家的領導來到了系館二樓水墨藝廊,展場中可以見到左邊一系列複合媒 材作品,右邊則是熟悉的水墨作品。三件複合媒材,是以裱褙技術層疊出的紙張, 穿插著錄音帶中可以見到的磁帶,帶著一道道像是鈍刀劃過,那種力量不均,深 淺不一的傷痕。那些刮痕和離開卡帶而失去作用的磁條,便象徵著藝術家想對特 定對象說,卻又說不出口的話語。另外三件則是反觀個人生命經驗的畫作,作品 裏頭的圖像讓我不經意地想起墨西哥女性藝術家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那 種對於過往的抑鬱或認為自我生理上的不完美,在畫面中感覺到藝術家有意識或 無意識地罩起了無形的紗,卻又無法全然擋住那蔓延出的狂躁。而裡頭述說的個 人歷史,也許只有當面問藝術家才能有機會聽到

接著,在二樓接近樓梯口,可以見到的是一件件,利用織物縫製完成的空間裝置, 懸吊在半空或是斜倚在牆面,這是藝術家周穎萱的作品。不同用途、不同季節的 現成衣物,經過挑選被棉線一針一針的牽扯在一塊。作品外型除了會讓人噗哧一 笑外,其背後也試圖指向藝術家個人的生活經驗。這些附著著藝術家記憶片段的 作品透過場域影響力絲絲縷縷的勾起觀者在視覺經驗中遇過的相似感受。

下了樓梯,在右手邊一系列作品同樣出自藝術家周穎萱,不過作品形式從立體轉 換到了平面。四件平面的拼貼作品,除了手繪的部分外,其中的原件仔細觀看會 發現來自生活中常見的報章雜誌。藝術家刻意,或帶有某種嘗試意味,的保留了 從報章雜誌挪用得原寸大小,也許是希望那些圖像能代表著他就是從報張雜誌所 截取下來的這個動作。站在作品前面,從左至右的方向看過去會發現每張作品間 依稀有著類似的元素,即使這些共同的特徵顯得幽微。藝術家試著將系列作品對 應到地圖範圍放大縮小的概念,就個人的理解,從報章雜誌挪移圖像的動作就好 比 GOOGLE MAP 的店家資訊連結,而手繪的部分更有種路線規劃或街道走向的 意味在。

回到了展場入口,在另一面牆上掛著的是藝術家陳彥蓁的作品,一幅幅平面油畫 作品。初看其實筆者也沒辦法篤定的從畫面得到藝術家創作的動機或端倪,只能 模糊的指認出畫面所鋪陳出的迷幻效果。從藝術家的口中才得知作品背後醞釀的 情緒,原來自於創作者夢境的切片。這些模糊的斷面,經由顏料在畫布上的旋轉 、搓擦,逐漸壓縮轉化為觀者所見,迷霧般的畫面。聽完了作品背後關乎創作者 的夢境故事,筆者在再次的面對作品時,開始揣測是否創作者有意或無意的在處 理夢境中,那種不成比例,卻又藕斷絲連的真實?

順著長廊往後看,右手邊牆上掛著幾幅藝術家鍾曉紋的作品。畫面不約而同地與 前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有呼應的效果。看了看這些由顏料在畫布上堆疊出的肌理, 和上一位藝術家作品比起來厚重許多。彷彿畫面中類似雲霧的部分被刻意的重覆 堆疊,不管是物理上或是視覺分量上都讓觀者無法迴避,彷彿意識濃烈的想把視 線阻擋在可能有什麼事情正在發生的畫面外,不過又留下雲霧的間隙讓觀者能窺 視到後方構成的色塊。

除了牆上的作品外,還有一本藝術家製作的簡易手工書,裡頭收錄了創作者對於 抽象畫面構成的各種研究,從隨心所欲的順著當下情感去運作畫面或小心翼翼的 修整每一條邊線以符合畫面需求,到利用拼貼的形式來營造畫面甚至使用媒材物 件本身在現實中的語彙而不單純做為圖像來使用,而牆上的作品也許能視為藝術 家對於這些抽象練習的延伸。

順著樓梯方向再次的來到二樓展區,左手邊靠牆的平面作品同樣出於藝術家鍾曉 紋之手,不同於前面的繪畫作品,會發現雖然是平面構成,不過裡面卻使用了布 料車縫搭配手繪的方式,沒有了厚重的雲霧,但是畫面中卻還是瀰漫著某種神秘 的氛圍。漫談的過程逐步的了解到,藝術家在利用裁縫機車縫布料時嘗試著利用 拉扯來改變縫線的方向,用機器製造出手繪的感覺,貌似又隱隱的呼應到對角線 上藝術家張莞芹,動力裝置所製造的圖像。相對於第一位藝術家面對作品時的輕 鬆感(此指動力裝置作品)這裡看起來卻有種難分難捨的沉重。布料車缝與手繪色 塊間彷彿在營造著某種內心的場景,特別的是每張作品都有一個由暗沉色調所構 成,好似黑洞般的存在。這些看似場景般的畫面對創作者來說是什麼,其實反觀 回創作者從前一系列的創作也很難說清楚,不過當觀者面對這些畫面的同時,也 許能夠將個人經驗投射到這些圖像,在畫面中找到不一樣的可能。

綜觀這次〈靘域〉展覽的藝術家與作品們,不泛都是其在求學生涯中對於各自所 謂”藝術”的追求與嘗試。而靘域就好像是這群年輕藝術家所處的未知領域,青黑 色,幽暗墨色中隱約透出藍色光澤,充滿了各種的未知與變化。期待透過這次的 展覽,不同的觀看角度,能夠對各自創作有不一樣的認識。也許靘域(place everblue)並不適合久留,但相信都抱持無限大的理想,那就朝著各自的(註 1)蔚 藍海域(All Blue)前進吧!

註 1 : 在知名日本漫畫喊海賊王(One Piece)中,主角之一的香吉士為了尋找理想中的蔚藍海域(All

Blue),傳說擁有各種海域魚群的神祕海域,而隨著主角魯夫一同踏上冒險。故在文中最後使用

其英文 All Blue 與本次展覽〈靘域〉的 place everblue 作為呼應。

參考資料:


Exhibition Poto

Recent Posts
Follow Us
bottom of page